UNDERSTAND BIDLINK
2018年广东省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工作培训会”于12月17日在广东工业大学城校区大讲堂圆弧报告厅举行,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董事、电子招标采购领域专家吴树贵应邀进行了题为“电子招投标:新业态和新发展”的专题演讲。吴树贵全面解读了近期电子化招投标的有关政策精神,深入分析了当前电子化招投标的发展形势,并结合多年的实践及互联网发展现状,提出了解决当前电子化招投标重点、难点问题的主要思路和解决方案。广东省属有关高校、中职学校、厅直属有关单位等140余家机关院校的采购工作负责人员参与并听取了授课,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。
吴树贵的演讲内容,紧紧围绕当前电子招投标的新业态和新发展这一主题。在演讲伊始,他首先与参会人员一起解读了当前热议的中央深改委通过《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》、“互联网+”招标采购行动方案及《电子招标投标办法》等政策精神,使大家对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的政策规划有了较清晰的认识。紧接着,他分别从“五大平台类型”、“两类承建单位”和“三种建设方式”等几个角度对我国交易平台的建设及运营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,并就当前交易平台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方向选择提供了建议。
“由信息分享步入业务协同,是我国电子招投标平台发展的新业态”,这是吴树贵对当前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后做出的判断。他提出,在信息技术时代,信息流处于单向通道,缺乏反馈通道;而在数据技术时代,信息流处于多向通道,支持协同作业。如果在技术时代“连接比拥有更重要”,那么,在数据技术时代“协同将比分享更有价值”。新业态下,交易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助力招投标参与各方协同作业,提高协同效率是交易平台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如何做好协同平台的规划、建设及运营,吴树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,他提出要以崭新的“应用思维”替代根深蒂固的“软件思维”,得到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。
首先,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,按照传统的决策方式应对“互联网+”招标采购,将面临很大风险,交易平台的建设者应审时度势,接受跨界思维。建成仅仅是交易平台迈出的第一步,后续的运行和维护将需要大量的、持续的投入,而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交易平台的存续。
其次,交易平台面临共同的风险:产品形态。传统的软件思维,导致平台建成之日即是落后之始。原因主要有二:一是技术日新月异,原来建设平台采用的技术被淘汰;二是所有需求的依据,都是“过去时”。应对变化的解决之道只有“变化”:应用思维就是变化之道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,以独立应用取代传统的软件系统,进而打造与时俱进、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平台和系统。
再次,交易平台需要解决的需求维度:共性、个性与动态。具体来讲,遵守国家招标投标法律法规,是交易平台需要遵守的“普遍共性需求”;而遵守地方招标投标法律法规,则是“相对共性需求”,因为地方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对于当地用户而言属于“普遍共性需求”,而对于非本地用户则属于“个性需求”;单位的规章制度、工作流程及部门设置,对于本单位而言属于“普遍个性需求”;以上几种需求绝非一成不变,随时间维度的变化称为“动态需求”。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是相对的,而动态需求是绝对的,这其实是辩证法。
最后,一个好的电子交易平台应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:
1.能够兼顾共性、个性与动态需求,支持积木式构建,用户可以按需选用。
2.面对政策变化与需求变更,用户可以自主增加删减应用,重置审批和工作流程,自动享受平台的应用升级。
3.平台的产品设计与交互要保持统一,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,用户操作可以实现无师自通。
(现场模拟,按需搭建的某大学电子招标/采购系统。)
正如吴树贵所言,互联网技术是协同作业的天赐利器,就商业而言,这一利器迄今为止还仅仅是在2C领域小试身手,而大展宏图的机会留给了B2B领域,特别是企业等组织之间的交易和协同供应链管理。未来,我国电子招投标事业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作为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的运行基础,交易平台将肩负着更巨大的使命,而“软件思维”向“应用思维”的转变,为未来交易平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